Synology存储管理器快速入门指南:存储池创建与管理全攻略
Synology存储管理器是NAS内置的核心工具,用于集中管理存储资源,从初始配置到日常维护都离不开它。对于新手来说,存储池、RAID、存储空间等概念可能略显复杂,但只要掌握基础流程,就能轻松完成设置。本文将从基础概念、前期准备、创建步骤到高级管理,全面解析Synology存储管理器的使用方法,帮你快速上手并高效管理NAS存储。
一、存储管理器基础概念:搞懂核心术语
在使用存储管理器前,需先明确几个核心概念,避免配置时混淆:
- 硬盘(HDD/SSD):物理存储设备,是存储的基础。NAS支持硬盘和固态硬盘,建议选择Synology兼容列表中的型号(可在官网查询),避免兼容性问题。
- RAID:将多个硬盘合并为一个逻辑单元的技术,不同RAID类型提供不同的性能、容量和数据保护能力。例如RAID 1通过镜像备份数据,适合追求安全性的场景;RAID 5需至少3块硬盘,兼顾容量和容错性,是常见选择。
- 存储池:由一个或多个硬盘(或RAID阵列)组成的存储单元,是创建存储空间的基础。一个NAS可创建多个存储池,便于分类管理。
- 存储空间:在存储池上划分的具体可用空间,是实际存储数据的区域。至少需要一个存储空间才能存储文件,也可创建多个存储空间,分配给不同用户或应用。
- SSD缓存:可选功能,通过SSD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,提升HDD阵列的读写性能,适合对速度敏感的场景(如数据库、虚拟机)。
- LUN:逻辑存储单元,作为块设备供SAN等协议访问,适合需要高速块级存储的设备(如服务器)。
二、前期准备:开始配置前的必做检查
在创建存储池和存储空间前,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,避免配置失败:
1. 硬件基础:已在NAS中安装硬盘并完成DSM系统初始化(若未安装硬盘,需先关机并按说明书安装)。
2. 账户权限:使用属于“administrators”群组的账户登录DSM,普通用户无存储配置权限。
3. 硬盘状态:进入存储管理器 > HDD/SSD,检查硬盘状态:
- 分配状态需为“已初始化”或“未初始化”;
- 健康状态需为“良好”;
若状态异常,需先排查硬盘故障(如重新插拔、更换硬盘)。
4. 数据清理:用于创建存储池的硬盘需提前备份重要数据,因为创建过程会格式化硬盘,删除所有现有数据。
三、创建存储池与存储空间:从零开始的核心步骤
存储池是存储空间的基础,需先创建存储池,再划分存储空间。以下是详细步骤:
1. 创建存储池
步骤1:登录DSM,打开主菜单,点击“存储管理器”图标进入工具。
步骤2:若首次使用,会自动弹出“创建向导”;若已使用过,点击左侧“存储”,再点击“创建 > 创建存储池”。
步骤3:选择RAID类型:
- 从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合的RAID类型(如RAID 5、RAID 6等),右侧会显示该类型的“最少硬盘数量”和“硬盘容错数量”(如RAID 5允许1块硬盘故障)。
- 若NAS支持“RAID Group”功能,可在存储池中配置多个RAID阵列,平衡容量和安全性(适合多硬盘场景)。
步骤4:选择硬盘:在列表中勾选用于创建存储池的硬盘(数量需满足所选RAID类型的最低要求),勾选后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步骤5:按向导完成设置:确认RAID类型和硬盘选择,点击“应用”,系统会自动创建存储池(过程中会格式化硬盘,耗时根据硬盘大小而定,需耐心等待)。
2. 创建存储空间
存储池创建完成后,需在其上划分存储空间:
步骤1:进入存储管理器 > 存储,点击“创建 > 创建存储空间”。
步骤2:选择存储池:从下拉菜单中选择要划分空间的存储池(若有多个存储池,需明确目标)。
步骤3:分配容量:
- 若想将存储池的全部容量分配给该存储空间,点击“最大值”;
- 若需预留容量(用于后续创建其他存储空间),在“修改分配的大小(GB)”中输入具体数值(如1000GB)。
步骤4:选择文件系统:推荐使用“Btrfs”,它支持快照、文件校验等数据保护功能;若需兼容旧系统,可选择“ext4”(功能较少)。
步骤5:确认设置:点击“应用”,系统会自动创建存储空间,完成后即可在该空间创建共享文件夹存储文件。
四、存储池高级管理:扩容、RAID变更与优化
存储配置完成后,可能需要根据需求调整,以下是常见管理操作:
1. 扩充存储容量
当现有空间不足时,可通过以下方式扩容:
- 添加硬盘:适用于支持扩展的存储池(如RAID 5、RAID 6)。进入存储管理器 > 存储池,选择目标存储池,点击“操作 > 扩充”,按向导添加新硬盘并重组RAID。
- 更换更大容量硬盘:逐步替换现有硬盘(每次替换后需等待数据同步),全部替换后扩充存储池容量。例如RAID 5中有3块2TB硬盘,可依次更换为4TB硬盘,同步完成后总容量会增加。
- 调整存储空间:若存储池有剩余容量,可进入“存储空间”页面,选择目标空间,点击“操作 > 扩充”,分配剩余容量(注意:存储空间只能扩容,不能缩小)。
2. 变更RAID类型
若后期对数据保护或性能有新需求,可在不丢失数据的前提下变更RAID类型(需满足目标RAID的硬盘数量要求):
步骤1:进入存储管理器 > 存储池,选择目标存储池,点击“操作 > 变更RAID类型”。
步骤2:选择目标RAID类型(如从RAID 5变更为RAID 6,需额外添加1块硬盘)。
步骤3:按向导完成设置,系统会自动重组RAID(过程中NAS可正常使用,但速度可能变慢,建议在空闲时操作)。
3. 配置Hot Spare硬盘
Hot Spare是备用硬盘,当存储池中的硬盘故障时,会自动替换故障硬盘并修复存储池,减少数据丢失风险:
步骤1:进入存储管理器 > HDD/SSD,确认有未分配的空闲硬盘(状态为“良好”且未加入任何存储池)。
步骤2:进入存储管理器 > 存储池,点击“操作 > 配置Hot Spare”。
步骤3:选择备用硬盘,点击“应用”,设置完成后,该硬盘会处于待命状态,当有硬盘故障时自动激活。
4. 创建SSD缓存
若需提升存储性能,可配置SSD缓存:
步骤1:确保NAS中安装了至少1块SSD(建议2块以上组成冗余,避免缓存故障影响数据)。
步骤2:进入存储管理器 > SSD缓存,点击“创建”,选择缓存类型(“只读缓存”提升读取速度,“读写缓存”同时提升读写,但需更多SSD容量)。
步骤3:选择用于缓存的SSD,设置缓存大小(建议不超过存储池容量的10%),关联目标存储空间,点击“应用”完成设置。
五、故障排除: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
存储系统可能因硬盘故障、配置错误等出现问题,以下是常见场景的解决方法:
1. 硬盘状态异常
定期检查硬盘状态(存储管理器 > HDD/SSD),若显示“警告”或“故障”:
- 先备份重要数据;
- 若为警告(如SMART错误),建议提前更换硬盘;
- 若为故障,需更换新硬盘并修复存储池(见下文)。
2. 存储池降级或损毁
- 降级状态:因1块硬盘故障导致(如RAID 5),进入存储管理器 > 存储池,选择降级的存储池,点击“操作 > 修复”,选择新硬盘替换故障盘,等待修复完成。
- 损毁状态:多块硬盘同时故障(超出RAID容错能力),需先尝试恢复数据(若有备份),再重建存储池(此过程会删除所有数据)。
3. 存储空间无法创建
若提示“无法创建存储空间”,可能原因:
- 存储池无剩余容量:需先扩充存储池;
- 硬盘不兼容:更换Synology兼容列表中的硬盘;
- 权限不足:确认使用管理员账户登录。
总结
Synology存储管理器的核心是“先建存储池,再划存储空间”,掌握这一流程后,无论是初始配置还是后期管理都能游刃有余。日常使用中,建议定期检查硬盘状态、启用Hot Spare功能,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和SSD缓存,既能保证数据安全,又能提升使用体验。如果遇到复杂问题,可参考Synology官方文档或联系技术支持,获取更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
Copyright © 2011-2020 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7175号-2